一、探索背景
改革前,寿县县镇村三级团的工作骨干数量和质量与新形势下团的工作需要存在不匹配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县级团委团干流动过快、来源单一、挂兼职力量缺乏、空编空岗常态发生;乡镇团干部身兼数职,并且干劲不足、热情不高,对村团干管理乏力、激励机制缺位;村级团组织仅团书记一人单打独斗,年龄普遍偏大,素质偏低,加之村级事务繁杂,基本无暇顾及团的工作等等。面对这种状况,团县委借力改革试点东风,在培育壮大团干部队伍上探索求新,打好团干选用“组合拳”,为团的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二、主要做法
拓宽渠道选,让有为者有位
团县委积极探索拓宽团干部来源渠道,打破体制机制,广泛吸纳各领域优秀青年人才,把愿意为党做青年工作、热爱共青团事业的人选拔到团的岗位、从事团的工作,进一步夯实基层团组织工作力量。
一是充实团的机关力量。打破身份限制,从金融系统、教育系统择优选拔1名挂职副书记、2名部室挂职干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新增1名基层特岗人员和2名大学生见习生,团县委工作力量实现翻倍,形成了14名充满活力、业务过硬的专兼挂团干部队伍。

二是壮大团的基层队伍。一是推行团组织委员设岗定责,1395名团组织委员认领工作任务、签订“责任状”、牵头实施重点任务,解决团组织书记单打独斗状态,切实激活团委委员作用。二是择优选拔出151名在校大学生担任乡镇团委兼职副书记,为乡村振兴注入青年智慧。三是打破身份限制,不拘一格任用团干部。以村(社区)集中换届为契机,优化村级团组织结构,设立1名书记、2名委员,并通过大学生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充实村团干部队伍,改革后村团组织力量由1人增加到1+2+N,村级团的工作力量增幅超200%。
三是打造团干部培育基地。联合县人社局在团县委成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招募优秀大学生毕业后专职从事团的工作,同时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渠道。

创新机制管,让敢为者能为
一是强化制度管理。主动与县委组织部门对接,联合印发《寿县加强团组织干部队伍管理实施办法》,明确要求各单位党组织要有一名领导班子成员具体分管团的工作,单位党组织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听取团组织书记年度工作汇报,研究和讨论团的工作,经过改革,从制度上为基层团干开展工作赋予动能。
二是加强团干培训。由于各级团干流动较快,需要通过教育培训增强团干部业务能力储备。本次改革将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培训计划纳入县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按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的原则,县级团委每年至少举办1期团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1期辅导员专题培训班;乡镇团委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期村团组织书记培训;其他各基层团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对下级团组织开展培训活动。

三是落实双重管理。联合组织部门发文,进一步明确团干部的管理以所在单位党组织管理为主,上级团组织协助管理,参与对下级团委领导班子成员的考察,下级团委领导班子任免、调动应征求上级团委意见建议。以乡镇团委书记选配为例,改革前很少征求团县委意见,偶有电话告知。改革后乡镇党委在配备乡镇团委书记时,书面向团县委征求意见,团县委审核符合条件后,才进行任用。
量化考核比,让无为者无位
改革前,团干部对团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存在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改革后,团干部综合考核的组织实施按分级分类的原则进行,采取过程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确定综合考核等次,考核等次分为“优、良、中、差”。不仅加强了对团工作的引导力度,也更好地提升团工作的执行力。

一是过程考核看表现。县级团委每年根据工作中心变化更新《全县基层团组织工作评估细则》,分别对乡镇团委、县直机关团组织和学校团组织开展评估,并联合县直机关工委和教育团工委、采用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方式对其进行评定。
二是年终考核定优秀。年终考核以年度为周期对团干部进行的综合性考核,采取“团内述评+党政评议+青年评价”的考评体系进行。将团干部的综合考核结果报送组织部门及所在党委,建立向党组织择优推荐优秀团干的工作机制。
三是挂兼干部择优荐。挂(兼)职团干部期满考核后,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意愿,择优向党组织推荐、依程序提拔或进一步使用,履职不力的应及时退出,确保团干部队伍始终有动力、有压力、有活力。
择优激励荐,让实干者实惠
村级团干部方面,全县25个乡镇已将共青团工作列入村干部绩效考核内容,村级团的工作优劣直接与村干部年底绩效工资挂钩,极大提高了村干部对团的工作的积极性。
专职团干部方面,常态化落实基层团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制度,分类对各级团组织进行工作评价,每年将工作考核结果报至组织部门、所在单位党委(党组)并与评先树优、选拔任用挂钩。将团干部的综合考核评价结果区分等次报至组织人事部门、所在单位党委(党组)等,并与评先树优、选拔任用挂钩。定期向组织人事部门推荐综合考核评价优秀、工作实绩突出的团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挂(兼)职团干部方面,完善团干部挂兼职体系,挂职干部全面参与机关日常工作,兼职干部参与重要事项决策和重大工作落实。在挂(兼)职期间设定工作期限和岗位目标,目前,2名挂职干部、2名兼职副书记、3名聘用制人员分别设岗定责,期满后将进行考核,再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意愿,择优向党组织推荐、依程序提拔或进一步使用,履职不力的应及时退出。
三、改革案例启示
寿县聚焦团干部选用机制,从团干部选用、管理、考核、激励四个环节入手,构建链条式管理培养体系,不断改革团干部队伍管理方式,壮大团干部工作队伍,提升团干部质量,为寿县共青团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下一步,团县委将继续深化改革试点工作,做到重点任务有突破、制度机制管长远、改革工作见实效,继续多渠道充实县域各级团的工作骨干,实现社会化选聘、项目化用人,为基层团的工作注入源头活水。
皖公网安备340400020004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