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青春“三下乡”】阜阳师范大学“星火接力,童心筑梦”志愿服务队走进南关社区

阅读次数:217 作者: 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4-07-18
[字体:  ]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7月15日上午,阜阳师范大学“星火接力,童心筑梦”志愿服务队赴寿县开展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寿县团县委会议室举行,随后团队赴寿县寿春镇南关社区开展各类助力乡村振兴的志愿服务。

下午,团队在寿春镇团委书记董琳的带领和社区工作人员的支持配合下走进了南关社区暑托班,着手开展了系列活动。

“编中国结,织中国情”主题活动,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手工艺技能的传授,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传承与情感联结的体验。通过亲手编织中国结,孩子们不仅掌握了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技艺,更在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图片23.png

谈亚鹏与王印全两位团队成员的精心策划与组织,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学习与实践的平台。他们巧妙地选用红色的细绳作为材料,红色象征着喜庆与吉祥,与中国结所寓意的团结、和谐、幸福不谋而合。同时,利用胶带作为辅助工具,既保证了制作的顺利进行,又避免了传统制作中可能遇到的复杂固定问题,让孩子们能够更专注于编织的过程。

图片24.png

活动中,每个孩子都成为了小小工匠,有的手巧心细,迅速编织出精美的中国结;有的则在团队成员的耐心指导和鼓励下,一步步克服困难,最终也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在这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专注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努力与坚持的喜悦,以及团队协作与互助的力量。

当孩子们手捧着自己亲手编织的中国结,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幸福的笑容时,这份成就感远远超过了作品本身的价值。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表示要将这份特别的礼物送给爸爸妈妈,这份心意的背后,是中国结所承载的深深祝福与美好愿景,也是对家庭亲情的一种温馨表达。

图片25.png

此次“编中国结,织中国情”主题活动,不仅是一次手工艺的学习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与文化的洗礼。它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也为他们的成长之路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团队成员们的努力与付出,不仅让这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更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一份力量。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主题课程。在环保日益成为全球共识的今天,团队成员钱丽与郭倩倩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课程,旨在培养孩子们从小树立起绿色生活、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

图片26.png

课程伊始,两位志愿者老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入了垃圾分类的概念,让孩子们明白这一行为对于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至关重要。随后,课程进入了核心部分——垃圾分类的标准与方法。钱丽老师通过清晰明了的讲解,将四大类垃圾的定义、特征及分类要点逐一呈现给孩子们。同时,巧妙地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将抽象的垃圾分类知识具象化,让孩子们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下,更加直观地理解并掌握垃圾分类的要领。

图片27.png

整堂课程在孩子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的氛围中圆满结束。孩子们纷纷表示,今后将把学到的垃圾分类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保护地球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钱丽与郭倩倩两位老师则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环保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为培养更多具有环保意识的小公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对乡村的深情回馈,更是一次青春与责任的完美交融。队员们均表示,将倍加珍惜此次宝贵的实践机会,勤于积累,勇于实践,不断优化自我,矢志不渝地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青春活力与智慧贡献。同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青年的风采与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青春智慧与力量。